13581588593
400-8605168-076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检查零部件表面磨削烧伤的新方法

检查零部件表面磨削烧伤的新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24 10:44:15来源:浏览:649次

   在机械类产品中,很多重要零部件如轴承、齿轮、曲轴、凸轮轴、活塞销和万向节等,在热处理之后均需经过磨削加工。相比之下,磨削时单位切削面积上的功率消耗远远超过其它加工方法,所转化热量的大部分会进入工件表面,因此容易引起加工面金相组织的变化。在工艺参数、冷却方法和磨料状态选择不当的情况下,工件在磨削过程中极易出现相当深的金相组织变化层(即回火层),并伴随出现很大的表面残余应力,甚至导致出现裂纹,这就是所谓的磨削烧伤问题。

   零部件的表面层烧伤将使产品性能和寿命大幅度地下降,甚至根本不能使用,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为此,生产企业一方面通过执行正确、科学的工艺规范,减轻和避免出现磨削烧伤现象;另一方面,加强对零部件的检验,及时发现不合格工件,并判断正在进行的磨削工艺状况。

   但长期以来,对工件表面磨削烧伤的检验,除了最简单的目测法外,就是采用已延续多年的传统方法——酸洗法,即在被检零部件表面涂上酸液或将其浸入盛有按规定配制的酸液槽中。之后(或在把工件取出后)根据表面呈现的不同颜色,对磨削烧伤的程度作出相应的判断。一般地说,若色泽没有变化,就表明情况正常;而当颜色变成灰色,则说明已有烧伤情况存在,随着色泽变得越来越深,表示工件表面因温度更高,引起的磨削烧伤更为严重。

   传统检查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工件表面经酸液浸蚀,即使为无问题的零部件,也不能再予以使用。传统方法执行的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性检查。酸洗法本质上属于定性检查,难以对磨削烧伤程度做出定量的说明。

   鉴于上面两点,采取传统方法时,只能采用抽检的方式,且样本很小,欲对所执行的工艺过程作出较确切的评价并予以改进是很困难的。理论表明,酸洗法检验只能反映因金相组织结构变化引起的硬度下降这种情况,对于工件表面存在的残余应力则无法反映,故在全面揭示磨削烧伤的程度上显得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了酸液,企业增加了消除环境污染的负担;传统检查方法的规范化可靠性水平较低,更难以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评定标准。

         一种新颖、高效的磨削烧伤检测方法——磁弹法

   磁弹法即BN法(Barkhansen Noise Method),是以1919年发现的物理学Barkhansen效应为基础开发的一种测试方法,它能有效地对磨削烧伤进行测试。近年来,利用磁弹法研制的测试仪器已在零部件表面磨削烧伤检测中逐步得到应用,并充分显现出优越性。
                 

                  

Copyright 2019 北京华欧世纪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085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15号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网站地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1808室(100048)    座机:01088820040-1048    邮箱:volwin@volwin.cn

联系电话:
13581588593

微信服务号